#热问计划#
2025年6月这场北约峰会,看上去挺平常,领导人合影、例行发言、集体表态。但真要细看,故事多得很。最吸睛的,当然是那场50分钟的闭门会谈——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三个月没见,突然又坐到了一个屋子里。
当时很多人还在琢磨,是不是要“破冰”了?结果你猜怎么着?会后特朗普一句“我们没谈停火”,直接把局面又搞僵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英国高调砸钱、北约军费暴涨、俄罗斯冷笑着反击……乌克兰这局,越来越像是一场被各方“操盘”的战争剧本。
说白了,谁都在下这盘棋,但没人真正为乌克兰着想。
一场会面,换了装,也没换来态度
6月25日,就在北约峰会期间,泽连斯基穿上了西装。你没看错,他这次没穿军装。换装,不只是为了“体面”,更是想给特朗普一个信号:我们可以谈——不计前嫌,不提旧账,希望你还愿意站在我们这边。
毕竟三个月前的华盛顿之会,场面很难看。据《纽约时报》当时报道,两人因为一份“矿产协议”闹得不欢而散,泽连斯基甚至提前离场。特朗普那边也没客气,对媒体冷嘲热讽,连基本的外交礼貌都没留。
所以这次,乌方显然是做了准备的。会场安排在海牙的一间偏厅,媒体不许进,翻译都没带,就各自带了几个核心幕僚。泽连斯基主动提采购美制武器,还表达了对“战术停火”的兴趣。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缓一口气。
但特朗普会后面对记者说了什么?“我们没谈停火”“库存紧张,刚给以色列送了一批爱国者导弹”。这话一出口,乌克兰外交部都懵了。你说这不是打脸吗?
他还加了句:“我们再和普京谈谈,看看怎么结束战争。”这句才是关键。不是说不支持乌克兰,而是他压根就不打算再靠援助解决问题。他想谈判,直接跟俄罗斯谈。泽连斯基这边,怕是连个旁听席都没有。
援助不是慈善,是筹码
特朗普这人,很多事你可以质疑他说话方式,但不能否认他算盘打得清楚。你以为他在扯库存紧张?不,他其实是在给援助定价。是的,定价。
“爱国者”系统到底给不给乌克兰,他没说;是卖还是送,他也没说。只说“库存紧张”,然后转头提到“我们先给以色列送了一批”。这套说法听着像官腔,实则全是交易逻辑。
有国内某智库在6月下旬的分析报告里指出,这种模糊表态,其实就是特朗普为自己留下操作空间。要是国内选民反对继续援乌,他可以说:我没说一定支持;要是盟友压力大了,他又可以说:我考虑过援助。
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乌克兰,而是为了2025年底的美国大选。特朗普要拿“我能结束战争”这张牌去赢选票。怎么结束?不是靠打赢,而是靠“和普京谈”。援助、停火、谈判,统统都成了选票的筹码。
英国接棒,北约加压:这局乌克兰被夹在中间
就在特朗普“玩暧昧”的同时,英国那边已经抢先一步砸钱了。6月24日,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宣布,2025年将追加45亿英镑(约合58亿美元)援乌预算。《卫报》报道说,这笔钱包括无人机、远程导弹、飞行员培训、战场医疗、还有一整套新建无人机工厂的计划。
不是临时起意。这背后其实延续了英国主导的“Interflex计划”。从2022年开始,英国联合12国训练乌军士兵。截至2025年6月,已经训练了超过5.8万人。这批人现在基本是乌克兰前线的骨干。
所以,英国这次砸钱,不只是“支援乌克兰”,更像是在说:“美国你要退,那我来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军援一出手就是“系统化”的,不是零散援助,而是成体系、带节奏,甚至有点“我来主导”的意思。
与此同时,北约也没闲着。6月25日,峰会通过一项新规:各成员国军费要提升至GDP的5%。其中3.5%必须用于武器采购,剩下的1.5%用于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
听起来是集体行动,但其实谁都知道,是美国在后面推的。特朗普在闭门会里直接点名西班牙,说他们只愿意出2.1%的军费,“不给钱,就从贸易里扣”。这话谁听了都不好受。
《金融时报》报道说,西班牙代表当场脸色就变了。这种施压方式,说直了,就是让欧洲盟友多掏钱,把美国的责任卸下来。
俄罗斯没沉默,只是等你犯错
俄罗斯的动作也很快。6月26日凌晨,佩斯科夫直接开怼:西方所谓的“俄罗斯威胁论”是为了多要军费,是“财政勒索的新包装”。
塔斯社当天下午跟进,说俄军开始在顿巴斯和哈尔科夫方向调整部署,重点加强电子战和反无人机系统。这不是嘴上说说,是实打实的应对。英国那批10万架无人机的计划,俄罗斯显然已经提前做了准备。
而且别忘了,俄方也在加大对西方舆论战的投入。俄外交部连续几天在媒体上发声,说北约是在“逼俄罗斯作出更激烈反应”,并警告可能会“失控升级”。这种话说出来,其实就是在告诉西方:别以为战争永远在乌克兰打。
乌克兰撑得住吗?这才是最难的问题
乌克兰这边,其实越来越吃紧了。6月22日,乌国防部公布数据:自2025年初至今,东线总伤亡超过3.1万人,重型装备损失率也在持续上升。
更要命的是国内情绪。征兵压力越来越大,泽连斯基政府甚至在讨论是否扩大征兵范围,有匿名消息称,可能会把征兵年龄降低到17岁。这不是正式决定,但风声一出,民间反应就炸锅了。
有外媒6月下旬报道,泽连斯基团队内部也在讨论“是否接受战术停火”。这事儿在乌克兰国内是根本不能公开说的,因为他曾多次强调“不会接受任何不平等的停火条件”。现在却不得不考虑,说明压力已经大到极限。
就这时候,特朗普还在说“我能结束这场战争”。他说的方法是什么?和普京谈。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放一边,由美俄两国“谈条件”解决。这种做法,乌克兰当然不敢信,但说实话,他们现在也没太多选择了。
这局棋,越来越像一场大国的“资源游戏”
表面看,是北约援助乌克兰;但真相是,越来越多国家在用这场战争做自己的战略加分项。
特朗普拿它当选票工具,英国拿它当国际影响力杠杆,北约拿它重塑军费机制,俄罗斯拿它当“制裁对抗”的长期战场。乌克兰呢?一边打仗,一边还得迎合各种外交节奏,既不能得罪美国,也不能忽视英国,还得防着欧洲内部“援助疲软”。
说得狠一点,现在的乌克兰,已经不再是“地缘政治的焦点”,而是被各方拉扯的“外交资源池”。
海牙这场峰会之后,没有出现什么转折点。没有停火,没有和谈,也没有新的突破性援助。
但有些东西变了。特朗普态度越发模糊,英国角色越来越主动,北约军费机制开始“制度化”,俄罗斯更明确地释放警告。而乌克兰,还在死扛。
这局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谁能多坚持一天。问题是——乌克兰,还有多少天可以耗?
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煽情的总结,而是真正悬在那里的问题。没人能答得上来,但所有人都在等答案。
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