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牛耘)今年夏天,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北斗星志愿服务队走进武汉守望星园自闭症家庭互助服务中心启动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项目,以“数智融合绘梦:AI赋能困境青少年暑期成长计划”为主题,借助AI技术与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心理疏导、艺体培养,开启一段温暖之旅。
用AI技术开启“互动式”体验
“看,我在长征路上!”当小宇(化名)戴着AI设备,“穿越”到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中,原本沉默的他突然主动拉着志愿者的手,眼中满是新奇与震撼。
为了让抽象的红色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互动,北斗星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了爱国主义基地走访与AI技术结合的特色活动。在辛亥革命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们不再是单纯的“讲解员”,而是引导青少年借助AI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穿梭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场景。孩子们不仅能“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激昂的革命口号,还能通过语音交互功能与AI生成的“历史人物”对话。
北斗星志愿服务队队长朱婧婧表示:“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让红色故事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构建“助成长、传文化、促公益”闭环
“这是剪纸的基本纹样,大家跟着我一起折……”在非遗课堂上,志愿者柳凯妮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剪纸技艺,而一旁的AI设备则同步展示着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并根据每个孩子的操作习惯,智能推荐颜色搭配方案。剪纸的对称之美、漆扇的雅致韵味、绒花的细腻灵动、衍纸的立体层次……志愿服务队精选了四项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通过“线下教学+AI辅助”的模式,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志愿服务队还联合当地残疾人超市,为孩子们的非遗作品搭建“爱心售卖平台”。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与作品拍照上传、定价标注、线上线下售卖,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作——变现”的过程。截至目前,剪纸、漆扇等非遗作品已售出80余件。筹集的善款将全部用于特殊人群教育,为守望星园自闭症家庭互助服务中心购置教具、书籍等物资。
“当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帮助到更多小伙伴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都明显增强了。”中心负责人童老师感慨,这种模式实现了“助成长、传文化、促公益”的三重价值。
多维度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潜能开发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个你最喜欢的地方,然后用画笔把它画出来,AI会告诉我们你内心的想法哦。”在心理疏导课堂上,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进行“AI画情”活动。他们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抹出各种色彩与线条,AI设备则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画面中的元素、色彩搭配,进而推测孩子的心理状态,并生成个性化的疏导建议。
北斗星志愿服务队还成立了“艺体疗愈工坊”,通过多样化的艺体活动,挖掘自闭症青少年的艺术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非洲鼓课堂上,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的节奏,敲击出欢快的鼓点,在音乐中释放情绪。在大合唱活动中,大家一起演唱《小星星》《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从羞涩不敢开口到主动加入合唱,逐步提升表达能力。趣味运动会上,“两人三足”“接力运球”等项目,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沟通。八段锦教学则帮助孩子们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提升身体协调性。【责任编辑:何鹏】
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