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成绩很惨烈。
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为18.35亿元,对比去年的21.04亿元,又缩水了13%。
在完全没有大环境负面影响下,这是个很恐怖的下跌幅度。
而更恐怖的是,本次国庆档,竟然没有一部超过十亿票房的电影。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电影的票房都是借着国庆档假期的场外帮助。
没有一个真正的爆款。
而同时,“影视寒冬”的话题再一次登上热搜。
大IP集体翻车,腰部艺人纷纷失业,王中磊发言超过2亿成本的电影不再考虑制作了。
一场国庆档,怎么把整个电影行业都炸翻了?
而个中缘由,其实在每部电影中都能找到答案的碎片。
比如《志愿军3》
大导演陈凯歌作品,三部曲最终章。
第一部电影12亿票房,第二部8.68亿,到第三部就只有4.9亿了 ,每部的票房都会向下走一步。
大导演的名号,带来的是完全不顾他人眼光的自信与专制。
陈凯歌在《长津湖》中尝到了票房爆炸的甜头,自己另起炉灶拍摄三部曲,也想试试一部电影40亿票房的感觉。
但离开了徐克、林超贤的相互制衡,陈凯歌一意孤行,酿成大错。
谁能想到,作为首批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陈凯歌不着急讲述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反而把精力都放到了自己儿子,陈飞宇身上?
朝鲜战场上,一大堆真实的历史原型人物陈凯歌都放着不拍,或是走马观花,寥寥几笔带过。
反而对自己儿子陈飞宇的虚构人物“孙醒”大费笔墨。
第一部,从孙醒怀揣梦想参军,再到参加松骨峰之战,到最后经过惨烈战争,三连只存活了7个人。
不用问,肯定有陈飞宇。
到第二部,剧情主线是铁原之战,与松骨峰在时间、地点、人物上完全对不上,很难出现同一个人参加两场战争的情况。
可陈凯歌为了儿子大开脑洞,竟然让虚构人物孙醒在松骨峰之战上被打到失忆,然后在医院一直躺到了铁原之战前夜。
最后主角的军备车路过医院,他鬼使神差登上了车。
他也不说自己是谁,主角也不问,就这么稀里糊涂上了主战场。
而失忆的孙醒干脆成了中国版兰博,虽然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只要枪响起来就能瞬间唤醒肌肉记忆。
一把步枪就能干翻两个美国狙击手,成为电影中战力最强的存在。
这哪是《志愿军》,简直可以改名为《重生之我在朝鲜战争当特种兵》。
到第三部进入战争尾声,边打边谈,孙醒又稀里糊涂到了紧邻谈判桌的战场。
依然是电影主角,甚至还跟女主张子枫有一段暧昧不清的隐线。
而随着一个小时后陈飞宇下线,电影就突然成了短视频大乱炖,在一顿高能混剪后就草草结束——
儿子杀青了,电影也就没啥继续的意义了。
是,有人说,爸爸捧儿子没有什么错,就像是谢贤捧谢霆锋,陈强捧陈佩斯....
但问题是,您最起码有后者的能力,才能配得上父亲倾斜的资源吧?
顶着一头时尚的微分碎盖,现代感十足的爱豆脸,还要在成本15亿的朝鲜战争三部曲中担任主角,老父亲为了儿子罔顾历史,用虚构人物横跨三大战场。
这难道是对观众的负责吗?
再说《刺杀小说家2》。
《志愿军》是为了醋才包的饺子,而《刺2》明显是为了饺子,把醋忘了。
作为年轻导演(当然现在也不算年轻了)的代表导演之一,路阳或许也想自己和郭帆一样,拥有自己的大体量IP。
于是在第一部小获成功后,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第二部上。
4年制作,3亿投资,结果弄了个超级大杂烩。
一会儿是现代职场剧,小说家被网络流氓抄袭,镜头一转又是魔幻冒险片,青年主角重复三次打败精英boss。
接着小说人物穿越到现代,现代人物穿越到小说,最后还玩了一手“里世界”,把俄罗斯套娃玩明白了。
看似涉及的情节很多,但事实上很多故事线都没有交代后果就草草结束。
抄袭事件断线了,小说主角到现代看了场演唱会就回去了....
所有情节都是琐碎的,看得出来路阳什么都想拍,但什么都没拍全,不仅每条故事线都零零碎碎,在话题上也都是浅尝辄止,空喊口号。
132分钟,观众愣是都不知道在看啥。
贪大求全,好高骛远,最终,起的太高,却把自己摔得惨烈。
另一头,港片《风林火山》也是一样。
8年制作,3.7亿成本,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高圆圆再加上已经息影多年的金城武。
这阵容,绝对是后无来者。
可富二代出身的麦浚龙,同样犯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
五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有单独的故事线,麦浚龙想要拍好每一个人物,却忘了常规的电影时长只有2个小时左右,在时长上就不允许。
而《风林火山》的原版竟然长达6-7个小时,完全是一部单元剧的体量。
强行剪辑成2个小时的结果,就是换来了一场云山雾绕的猜谜。
剧情倒是不算晦涩,但也无聊。
就是一个贩毒集团两子夺嫡,争夺龙头棍的故事,仍然没有跳脱出港片的三板斧。
而本就无聊的故事,却被演绎得拿腔拿调,每一个角色都一脸愁容,像是有什么心事,可又因为时长原因没有具体表现,形式大于内容,遂就只剩下了一场空洞的摄影展。
或许,麦浚龙的导演剪辑版会拯救《风林火山》的口碑,可同样的,麦浚龙的《僵尸》到现在也欠一份导演剪辑版。
再加上这8年的漫长折磨,戏外又传出“片场暴君”的新闻。
本就执傲的麦浚龙,或许早就盼着电影上映后,抛下这烂摊子再也不回望了。
再说《浪浪人生》,又是一部标准“黄渤风格”电影。
仍然是代际冲突,仍然是草根家庭,仍然是没完没了的中年困境。
韩寒的搭档马林首次执导电影,韩寒监制保驾护航,而《浪浪人生》的故事就像是从韩寒的垃圾桶里翻出来的废弃剧本。
一事无成又心比天高,盲目创业导致全家遭殃,最后一家人陪着他唤醒自信,家和万事兴。
黄渤的角色甚至都不用看,光是靠想象就已经差不多了。
还是那么憋屈,还是那么迷茫,还是那么倔强。
但和当年的《斗牛》《疯狂的石头》早就不一样了。
虽然角色依然是小人物,可在今天的黄渤身上,早就看不到那份发自内心的“卑微”和“胆小”,反而像是大人物的微服私访,随时准备着要亮明身份惊艳全场。
这股来自底层的自信,也是戏外黄渤本人的成功换来的“副作用”。
真正的草根黄渤,早就迷失在了11年前的心花路放了。
纵观国庆档,只有《毕正名的证明》和《震耳欲聋》口碑还算不错。
可前者输给了绕口的片名与没有看点的卡司阵容,而后者又因为题材原因和上映时间靠后,只能喝一口国庆档的凉汤。
最后
整个国庆档,竟然没有一个过10亿票房的爆款,也没有一部达到国民级话题度的电影。
夹藏私货、无的放矢、老调重弹.....
每一部翻车的电影都不冤。
再回看张艺谋、成龙等人呼吁观众亲自到电影院看电影,支持电影行业。
但,是观众不爱看电影吗?是不想支持国产电影吗?
我们爱电影,但电影也要爱我们啊。
——全文完。
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